“金融机构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既是坚守服务实体、回归本源的责任所在,更是把握市场机遇、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机构应加快创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制造业金融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努力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0月20日,工商银行行长廖林在由该行承办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创新助力制造强国”平行论坛上表示。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在制造业技术攻坚、转型升级、产业链发展、全球合作等多个环节,金融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场论坛中,来自政府、协会、企业的多位嘉宾与银行机构一道,探讨如何推进和优化金融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
输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支持制造业稳链强链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提升我国制造业实力的重要环节。“希望金融机构能重视对细分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促进其创新发展,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培育更多拥有独门绝技的‘单项冠军’。”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表示。
什么样的金融服务是这些企业所需要的?“许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本实力不强,银行需要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创新更多适合其使用的产品,让资金更多流向这些企业。”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表示。
与传统企业相比,“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多为轻资产运行,缺乏传统意义上银行所认可的抵押物;这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模式、资金流转周期、资金占用形式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对金融服务有着更为多元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对此,银行需要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建立可持续服务模式;还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培育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等新技术领域有服务专长的专业队伍,为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
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将从整体上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的竞争力。产业链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制造业上下游企业众多,为支持构建高度互补、相互合作的产业体系,金融业要针对各个环节设计产品,精准匹配不同的企业需求。
廖林表示,金融机构应把支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创新供应链金融,增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资金链等多个链条的协同。做好核心企业和全产业链服务,促进信息传导、信用延伸、信贷拓面,推动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特别是支持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助力产业链不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创新驱动攻坚克难
全方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掣肘问题。以机械产业为例,陈斌表示,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包括:共性基础技术原创性能力薄弱,支撑不力;高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高;协同创新不够,融合发展不足等。
他认为,金融需要统筹全局,利用系统思维支持制造业发展,加大对产业协同创新的支持力度,并引导金融资源向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上关键技术攻关等领域倾斜,实现银企双赢。
在谈到帮助制造业解决所面临的发展困难时,廖林表示,金融业需要深化金融创新驱动,支持制造业技术攻坚。“金融机构应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部署,加强服务创新,综合运用债券、股权、租赁、基金等多种方式,提高金融供给与科创需求的匹配度,大力支持‘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深化金融科技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廖林说。
在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方面,金融也被寄予厚望。“希望金融机构能积极支持制造业企业谋求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为企业设计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帮助企业更好完成绿色技术改造、低碳科技创新等任务。”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董事长张晓仑说。
廖林认为,金融机构应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对标对表制造强国战略,把准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做好制造业金融的规划设计、前瞻布局。把好投融资投向、规模和质量,发挥好金融资源的杠杆引导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供给,培育增长新动能。
廖林同时还表示,要注重金融内外联动,支持制造业全球合作。“金融机构应提高全球化、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推动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跨境流通,支持制造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助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分工合作体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