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中和的根本在于减少碳排放,要为碳减排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重要依据之一就是碳排放的统计核算。这直接关系到碳减排的政策是否合理,相应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是否有效,并最终影响到双碳目标能否真正实现。2021年9月,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成立,负责组织协调全国及各地区、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等工作,显示了我国对碳排放数据核算及数据质量的高度重视。
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的提出,新能源占比的不断提升和终端用能电气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电力将在双碳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电力行业而言,用电侧碳排放因子是连接电力消费与碳排放量的关键桥梁,其计算方式是否合理、取值是否准确,对于能否精准评估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的碳排放量,制定合理可行的“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主要有两大类用电侧碳排放因子。作为经济活动最重要的二次能源,用电侧碳排放因子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用于编制温室气体清单。2010年,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采用了2005年区域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作为核算电力调度产生的碳排放。此外,部分省市也在积极推进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例如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于2020年6月发布的《广东省市县(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采用了广东全省以及各地级市2015-2018年的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这些编制指南有助于地方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碳减排战略规划。
二是用于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从2013年开始,国家发改革委先后出台了二十四个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除了直接相关的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钢铁、化工、电解铝等重点高排放行业也涉及用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帮助控排企业核算自身的碳排放量,以应对碳配额履约、参与碳市场交易。
三是用于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碳足迹是指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碳排放,而用电产生的碳排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在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的制定方面正逐渐丰富完善,碳足迹核算方法的不断完善为产品的碳标签认证,以及未来应对欧美国家的碳关税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碳排放交易权中的碳排放总量是由体系碳减排目标要求的碳排放绩效基准和实际的经济产出共同决定的,不仅要控制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直接碳排放,也要控制电力和热力使用的间接排放,这和欧美国家和地区已建成的碳排放交易只控制直接碳排放不同,因此客观上我国具备通过合理机制促进“电-碳联动”的关键因素所在。而精确的用电侧碳排放因子是实现“电-碳联动”的关键因素,但现有的碳排放因子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数据过于陈旧。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在2012年之后便未更新,现已不具有时效性。这既不利于各省市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规划方案,也不利于控排企业进行履约和交易。
二是没有反映时空特性。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无法区分不同行业、企业的用电特征,例如季节特性、分时特性、区域聚集特性等,这些区别将对各行业企业的碳排放计量产生显著影响。
三是无法促进多市场协调发展。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的取值相对固定,无法影响企业的用电行为和在电力市场、碳市场上的交易行为,难以有效促进电碳联动,也难以促进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包括绿电市场)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
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的提出,未来风电、光伏占比将会大幅提高。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中电源出力的间歇性、随机性都将显著增加。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段的电源发电结构均存在较大差异,继续沿用传统的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显然已无法满足精准计量用电侧碳排放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建立新的用电侧碳排放因子体系。
由于电网企业具有海量的发用两侧分时段电量数据,也有较为全面的发电企业能耗数据,可充分利用这些数据,给出准确的具有时空特性的用电侧碳排放因子。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构建基于电力流的电网碳排放因子体系。
电网企业应充分发挥“电-碳平台”作用,助力构建基于电力刘的用电侧碳排放因子体系,关键是计量企业用电碳排放因子,难点是如何追踪企业的用电来源。
目前可通过两种方法来对企业用电来源进行追溯,一是采用电力潮流追踪,该方法可有效反映不同时间、不同节点的电力碳排放情况,且计算过程较为清晰,通用性好。二是通过电力交易形成的虚拟电力交易流实现对企业用电来源的溯源,该方法可有效促进碳市场与电力市场的联动,引导用电侧在市场中积极寻找低碳甚至零碳电源,促进用电侧通过参与绿电交易来减少自身碳排放,体现清洁能源的环境价值。
在电力市场尚未健全且各地差异较大的阶段,可优先考虑采用基于电力潮流追踪的用电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进行粗算,在电力交易层面,可仅对企业购买的绿电与非绿电进行区分;待电力市场发展成熟后,再考虑采用基于“电力交易流”追踪的电碳因子计算方法进行精算。
电网企业具有海量丰富的发用电企业的电力数据和发电企业的能耗数据、电力潮流分布数据,无论采用何种计划方法,均可充分利用这类数据,协同绿电市场和碳市场,实现各地区用电碳排放实际情况的精准计量,为地方政府更加合理地制定碳达峰方案、对重点控排企业碳排放数据进行更准确的计算与核查提供有效支撑,从而充分发挥新型电力系统在全社会降碳减排过程中的核心枢纽作用,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顺利达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